【奋进2023· 开局大家谈】构建“1345”工作体系,为毕业生“好就业、稳就业、就好业”保驾护航——访学院副院长张海林
编者按:扬帆再起航,奋斗正当时。新征程的奋进号角已经吹响,学院党委对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进行了统筹谋划和精心部署。当前的首要任务,就是要迅速开启新的奋斗模式,铆足干劲、开足马力,以昂扬的斗志、饱满的精神、务实的作风,全力以赴投入各项重点工作,向着新目标,奋楫再出发。我们持续推出“奋进2023˙开局大家谈”专栏,邀请学院领导、系部负责同志共话2023年谋篇布局。本期访谈嘉宾为学院副院长张海林。
访谈人: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,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”。高校应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,您如何理解“高质量就业”?
张海林: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就业是永恒的课题,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,任何时候都要抓好”。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,是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检验标准,是人才培养输出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从毕业生就业角度,“高质量就业”主要以岗位是否具有稳定性、劳动权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、是否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、是否能够实现个人价值等指标来衡量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,应该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、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,强化内涵建设,调整学科结构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形成“招生—培养—就业”联动机制,这是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路径。学院自2017年办学以来,精准对接区域和行业人才需求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,至今已培养三届毕业生,累计向社会输送了4600多名技术技能人才,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%以上,为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。
访谈人:就业是民生的“温度计”、经济的“晴雨表”,更是社会的“稳定器”,请您简要谈谈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。
张海林: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,继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后,又是一个人数超千万规模的就业年。今年预计比去年还要多出82万人,此外,受疫情冲击,2022年还有一些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,也给就业市场带来不小的压力和挑战,形势非常严峻。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,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,给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积极条件,原本受疫情影响很大的一些行业,正稳步进入恢复状态。在经济全面恢复的大背景下,2023年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一年,因此,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,抢抓工作关键期,全面推进各项工作。学院2023届毕业生人数为3206人,我们的总目标是,截至8月31日,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不低于85%。
访谈人:为促进毕业生走好“就业路”,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,学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?
张海林: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,全院上下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,着力构建“1345”工作体系,全力以赴保障毕业生高质量就业。
“1”是坚持“一个引领”,即坚持党建引领。发挥学院党委政治引领作用,将就业工作纳入党委会议题,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、就业问题反馈会;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形成全员协同、齐抓共管促就业的良好局面。
“3”是构建全员参与、全程化指导和全方位服务的“三全”促就业工作模式。坚决落实就业工作“一把手工程”,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及7个调研小组,党政一把手带头开展“访企拓岗”专项行动;系部负责人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,辅导员、班主任、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,形成“党委统筹、部门牵头、系部负责、全员参与”的四级协作工作机制。深入毕业生日常生活一线开展调研,了解毕业生最真实的就业需求,为学生提供政策解读、求职指导、个性化咨询等全程化指导和全方位服务。
“4”是紧密“四个度”,全力推进学生就业工作。坚持强化顶层设计、高效推动落实、用心用情指导、创新方式方法,确保就业工作有速度、有力度、有梯度、有温度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,切实对有就业压力和因就业情绪焦虑的毕业生进行及时心理疏导。
“5”是实施政策推动、平台推动、示范推动、管理推动、精准推动等“五个推动”系列举措,不断强化就业保障。用好就业政策,借力安全应急等行业优势,多渠道向行业管理部门、行业企业做好毕业生推荐。创建优质就业服务平台,组织好招聘周、招聘月、招聘季、“双选会”,今年学院将在6月下旬同期举办毕业生双选会与毕业典礼,力争为学生搭建更多就业平台。利用好校地合作、校企合作、校政合作人才培养平台,多维度拓宽就业渠道,注重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,向毕业生实时推送岗位需求和求职意向,提升人岗匹配精准度和实效性。及时跟踪建立就业数据库,每周公布各系部就业进展情况,形成“日更新、周通报、月调度”的就业工作推进制度。加强对低收入家庭、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关爱指导,按照“一人一档”“一人一策”要求做好精准帮扶,努力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百分百帮扶、百分百就业。
访谈人:韦林枚
初 审:欧梦婷
复 审:陈小容
终 审:甘 翔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